视觉焦点
大瑶尚武。但武中也有文采风流。除去千年花炮,同样源远流长的,还有发轫于大瑶民间的武术,以及功夫龙狮。我们依南川河蜿蜒而行,穿越山岭,走访民间艺人,品读里手技艺,一一梳理,不禁感叹。
这里有八代习武的武术世家,闻鸡起舞,数百年间不曾荒废;而当威武灵活的龙狮舞起,却又是艳惊四座。不过,当尚武精神复观于山野时,映入我们眼帘的,却还有笔墨间的文采风流。
八代习武
清晨的薄雾刚起,一群人即摆起了架势,马步稳扎,双拳紧握,迎着朝阳的曦露,打出了一条条弧线。这里是大瑶镇上升村,一群习武的人中,不分长幼,姿势却是整齐划一。2月22日,从大瑶集镇往西北方向行走约八公里,便来到上升村,在这里,我们探访了一个闻名南区的“武术世家”。“这里百分之六十的村民都会武术,我们家更是八代习武。”年逾不惑的王绍钦秉承家传武学,年少时即已名震江湖。
这是一座三层小楼,顶楼便是一处练功厅。进入大堂来,首先看到的是硕大的一个“武”字。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,上书“德馨誉满欣从善,体健身强重止戈”。“武术最高的精神就是‘止戈’。”王绍钦说,自己从孩提时就跟着父辈习武,“那时年纪小,就从基本功站马步开始,后来就帮着提兵器。”
王成法,王绍钦的父亲,浏阳著名的老拳师,今年已经66岁。据其讲述,大瑶处于湘赣边界之地,因山川形胜与风俗习性使然,当年老一辈便行走江湖练武传技,一为强身健体,二为谋生糊口。于是,早在明朝(或更早)时,上升这一带就有了习武风气。而因为“身上有点功夫”,这一带的人们便往来于上栗、醴陵和浏阳之间,教人拳术,收些徒弟。待回到乡里,再传授给自家子弟和乡邻。
当然,更多的传说因此而生发并流传。上世纪40年代,日军进犯浏阳,在南区抓壮丁当挑夫,上升村有几个年轻人被抓了,于是大家合计如何逃走。终于在一天晚上,得到机会后,众人将木窗掰开,撂倒守兵后,在身后日军射出的子弹中,呈“之”字形路线逃跑,瞬间消失在夜色中。1984年,王家被省体委授予“武术世家”荣誉称号,而大瑶镇作为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,早已名声在外。
而时至今日,当你在农闲时间的清早或黄昏后,在上升村的田间地头,都可以见到有人在打拳。一次省级电视台来村里拍摄节目,一位老人挑着担子从旁边经过,见此情景,放下担子,当即打了一套拳法。
王绍钦说,18岁时,他与父亲王成法、祖父王贤成在湘赣边9县市武术比赛中,一家三代包揽了老中青级别所有项目的一等奖。
惊艳青面狮
因有功夫做基础,于是衍生出了一门极具观赏性的民间艺术,舞龙狮——梅花桩上,锣鼓声起,上下翻腾,艳惊四座。
南区多以武狮与大头狮为主,杂以各种武术,在梅花桩上表演各种绝技。但更为惊艳叫绝的,便是几近失传的“青面狮”。这种狮子又名“独角狮”,在浏阳久负盛名,由一人操纵,修饰简单,却又是形态万千,一旁配以武师表演,透过刀光剑影,观者仿佛能看见那雄壮的狮子跳跃。
先谈制作过程,做一个狮头模型,用夏布一层一层裱褙起来,再把模型中的泥巴挖掉。漆匠在狮身饰画,再用油漆抹涂。一般狮头嵌一王字,狮面当然是青色,嘴巴和舌头为赤红,眼睛为黄色。
王成法的狮子就舞得特别好。据其回忆,当年自己一人独舞青面狮时,右手擎狮头,左手抓住狮尾,配以功夫步伐,一招一式,颇显功力。王成法还记得,舞到精彩处,狮身带风,呼呼地响。在王家的练功厅内,至今还存放着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青面狮,只是时过境迁,现在很少舞了,而更多的舞者更倾向于耍大狮子。
“以前见过长辈们舞过,但是现在很少见了。”市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刘正初说,青面狮是流行于湘赣边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,“它其实就是一种武术表演。”青面狮要舞起来好看,必须要有深厚的武术底子打基础,带有浓厚的江湖意味。
王成法介绍说,这种狮子配以武功套路,其实与自己的拳法相合,再杂以剑术。如此看来,披在身上的狮子倒是成为了一副道具,舞到传神时,人狮合一,自然好看。“武术练得不好的,就没那个味道。”刘正初感到有些遗憾,因为现在能舞青面狮的人变少了,“如果能够引起重视,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。”
相传,这种青面狮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其独特的作用,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萍浏醴起义中,青面狮作为一种传播媒介,成为接头联络的暗号。“狮子舞到哪里,革命的信号就传到哪里。”正是因为青面狮的要求高,相对于两人舞的大狮,没有那么盛大的观赏性,这一湘赣边独有的表演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民间
农民书房聚会,以文会友群贤毕至
大瑶不仅尚武,还有这流淌于笔墨间的文采风流。在采访大瑶文化的时候,这里的群众书画文化便吸引了我们。2月22日上午,我们走进了书法爱好者翁运成家的书房。
这是一间百平方米的房间,名为“海粟书室”,间或举办的书画观摩活动,其盛况可谓是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。来自江西、醴陵和浏阳各乡镇的农民书法爱好者云集此地,畅谈书艺,切磋墨宝。
“在我们这个圈子里,最多的乐趣就是书房聚会,以文会友。”翁运成说,“一个星期要接待好几拨,最多时有20多人同时看画写字。”就在我们采访当天,他的老朋友陈宏良就带了几个书友前来舞墨论道。在这间书室里,悬挂有数百幅书友留下的作品,“年纪有长幼之别,水平有高低之分,风格各不相同,但是喜好却是一样的。”谈吐文雅的翁运成说。
在一旁的大瑶镇文化站负责人李建说,大瑶经济发展水平高,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高,在物质条件变好同时,更加愿意追求精神享受。“这是一群乡间秀才,几乎家家都有书房。”在李建的眼中,大瑶镇的民间文化艺术方兴未艾。而更重要的是,很多企业家也自觉加入各种文艺团体,“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角度而言,这是非常有利的事。”
大瑶镇从事书画的人越来越多,农民朋友们甚至将画展开进了省城,已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。大瑶之地,享有“龙狮武术之乡”、“书画楹联之乡”、“烟花鞭炮之乡”,大瑶人不仅有文化,而且“乐享”文化。
爱武也好,爱舞也好,爱文也好,大瑶从来就不是只有经济产业发展平台,更是农民文化的施展地。“文人行世翰墨怡情,清心养性伏案研文。”这副极具雅致的对联刻在李畋村村民邓兰余家的院墙上,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。
旧时
大瑶财神会
大瑶地处两省(湖南、江西)三市(浏阳、醴陵、萍乡)交界处,不但花炮、舞狮名扬各地,当地的财神会也名扬两省三市。
每年农历三月十五,民间相传为财神赵公元帅的生日,附近民众便相聚于大瑶集镇的财神庙举行庙会,称为“财神会”。
“财神会”历来热闹,醴陵、萍乡人也会远道而来。当然,其中并非全部是道教居士,因为庙会上还会有犹如赶集一般的物资交流,以及戏曲表演等方面的文化娱乐活动。
财神会据传已有两百年历史。当地人懃开俊称,懃氏家族保存有一套清代的家谱,在装家谱的匣子中,留有四块牌子:一块为铜牌,正面錾有“财神会”三字,反面錾有“懃大儒”三字;其余三块为竹牌,正面镌刻“崇庆祀”三字,反面为“酒席牌”三字。这是当年其祖辈参加财神会的酒席牌。而据懃氏家谱记载,懃大儒出生于清乾隆34年(公元1769年)。财神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,原建筑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被毁,1996年重建。不过,据梁世兆回忆,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财神会并未中断,只是改称“物资交流会”,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财神会。
视觉焦点
每日推荐
热门新闻
只为高端品牌家居服务!中国十大品牌均是行业内著名的企业品牌;其无论在品牌的知名度、美誉度、产品的品质、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均获得市场良好的口碑。中国建材家居网展播的数据榜单由网民投票后系统自动生成,排序不分先后。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,仅供消费者购买参考依据。如有与实际情况不同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
中国建材家居网,只为高端品牌家居服务;中国建材家居网是专业、品牌集中的针对高端家居建材十大品牌的服务综合平台;
运营中心地址: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博云路2号浦软大厦12楼 推广联盟QQ:460965656 咨询邮箱:jiancai@jiancai163.cn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